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何江江近日透露,该中心在上一年成功挂牌成立了上海市卫生健康数字智能创新实验室。展望未来,中心将在真实世界研究、大数据模型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申报、应用和伦理审查等工作。这些举措旨在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推动学科发展,完善体系建设和监管创新,从而在多个层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实,讨论药械之‘新’,底层逻辑是高价值。能不能进医院,并非看新不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杨海提到,“在整个生物医药创新链中,大家始终认为医院是创新的源头或市场,却忽略了我们还可以做价值验证的工作。”他介绍,在澳大利亚,新药械正式进入医保支付前会有临时支付政策,在原有的医保目录中找到同类产品价格最低者进行同价支付,一段时间后,根据多中心临床累积的数据评估确定是否正式准入,并调整价格。“虽然这个周期会比原先更长,但如果要真正走通创新药械进医院之路,企业须在上市前的更早期介入前瞻性数据收集和评价,打通这个卡点。”

在确保药品供应“最后一公里”的畅通上,上海市提出了一项新要求:定点医疗机构需在医保目录调整后的一个月内组织召开药事会,专门讨论如何引进相关药品。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研究部部长杨依晗指出,医生们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顾虑,尤其是对于许多创新药物,由于它们多为抗肿瘤类药物,医生们缺乏使用经验,因此不敢轻易开具处方。杨部长透露,去年初,他们针对长三角地区本土创新药的安全性评价进行了申报,并对过去三年内的42个创新药进行了梳理,最终得出其中5个产品需要实施风险干预的结论。她相信,随着国家逐步建立统一的生物制品安全评价平台,将有力保障用药安全,从而提振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信心,并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

正如金春林所言,我国创新药行业正稳步踏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即从政策红利阶段过渡到盈利兑现,再到估值重塑的新阶段。在《措施》等系列政策的坚强保障下,我国创新药行业将享受到一条涵盖准入加速、支付范围扩大以及临床研究激励在内的全方位支持体系。这一体系将助力我国向“原研药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并最终实现“患者能够负担得起、医保基金能够承受、企业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多赢局面。

2025-09-11 16:1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