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传统的社区公共空间功能相对单一,办公区域往往缺乏亲和力,与当前倡导的“邻里守望”项目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如今在龙子湖区东升街道的各个社区,一场从“被动服务”向“主动联结”的转变,以及从“空间闲置”到“活力四溢”的蜕变正在邻里会客厅中生动地上演。

在旧空间中注入新活力,携手共创温馨的邻里交流中心。我们致力于打破传统空间的“功能局限”,让街道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分区,而是转变为一个融合邻里互助的专属区域。在这里,居民可以尽情享受休闲阅读、文化交流等多样化的活动,让空间从单一的“办事场所”转变为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场景”。 为了填补“互动空白”,我们精心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互动空间,旨在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促进邻里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共同构建和谐亲密的邻里关系。 同时,我们坚持“以居民为中心”的原则,将公众参与贯穿于会客厅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确保了空间的设计和功能真正贴合居民的实际需求,从而扭转了以往“参与缺失”的局面,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共建共享中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力量。

践行新实践,营造和谐氛围。共建“邻里互助”温暖港湾。在会客厅设立“互助角”,配备应急药箱、工具共享柜、爱心驿站等便民设施,并依托邻里守望志愿者队伍开展常态化服务。打造“多元融合”活动天地。通过灵活布局实现空间高效复用,满足老、中、青不同群体多样需求:白天作为长者棋牌室与儿童托管点,晚间转为手工坊,周末则举办邻里市集、健康讲座等。构筑“居民共治”“议事亭”议事平台。依托“邻里会客厅”“共享花园”等平台,已成功推动充电桩安装、适老化改造等78件民生实事落地。

强化硬性保障,营造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我们以科学的方法构建“家园”,精心构筑了邻里会客厅“共享花园”等充满温馨氛围的场景,这不仅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还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在凝聚“家园”力量方面,我们整合了社会各方资源,吸纳社会组织共同组建了“1+2+N”志愿联盟,营造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共治氛围。在治理“家园”方面,我们建立健全了居民议事会、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依托“淮滨小帮”、“民情收音机”等知名品牌项目,确保居民诉求表达渠道畅通无阻。同时,我们推出了“缤纷益动”小程序,通过积分激励机制,鼓励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共同推动社区治理迈向新高度。

2025-09-09 17:45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