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传统戏曲,人们耳熟能详的昆曲和京剧自然不在话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样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本土戏曲艺术——杭剧。杭剧的“杭州味”深植于每一句唱腔、每一句念白之中,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座城市的韵味之中。它运用了大陆板、平板、宣卷调等多种唱腔,更融入了杭州方言的亲切感,表演细腻入微。在白口方面,杭剧主要采用“中州韵”,唱腔则兼具优美与柔情,真假声的巧妙结合更是让人陶醉。杭剧,这门承载着杭州文化的戏曲艺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传承。
现在,若要寻觅那份独特的“本土韵味”,无需遍访古城的街巷——在黄龙洞,有一群人坚守在戏台之上,将杭剧的生机与活力传承了无数个春秋。他们全年无休,平均每年演出超过800场,日复一日地登台献艺,致力于守护这一门宝贵的传统文化。
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深耕细作。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他们将自己的身段、独特的唱腔以及戏中的故事,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而年轻的演员们,他们在日复一日的排练和每一场演出中,不断琢磨每一个细节——从台步是否稳健,到唱腔是否准确,再到眼神中是否充满情感——台前幕后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杭剧的韵味能够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传承不息。
这便是杭剧,不似大剧种那般家喻户晓,却像是刻在杭州人基因里的文化印记,也是一群人用坚守续写的“本土传奇”。
台上
午后2点,化妆室的光线恰好落在陈洋的梳妆台上。她落座后抬手盘发,指尖翻飞间,长发便妥帖挽起。打底匀净肤色,腮红轻扫显气色,眼线勾勒出几分英气,睫毛膏刷出纤长弧度,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不过十几分钟,镜中人的眉眼已褪去平日柔和,渐显戏曲老生的沉稳韵味。
“这都是练出来的。”她对着镜子轻勾唇角,笑意里藏着十几年的功底。16岁与越剧初遇,后来辗转到黄龙越(杭)剧团,陈洋才真正叩开杭剧的大门,如今已成为杭剧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起初想唱小生,觉得那身行头潇洒,可老师说我更合老生的气度,这一扮,就没再换过。”
当天下午要演的是《游龙戏凤・卖酒》里的正德王。她换上绣着纹样的戏服,踩上厚底鞋,刚站直身子,肩头便自然端起,一股王侯的威仪已从身姿里透出来。临上台前,陈洋清了清嗓子,腰板再挺几分——那是属于戏曲人的“开关”,一按下,便从日常的陈洋成了戏里的正德王。
黄龙洞的舞台是个全年无休的“戏台子”。365天,无论酷暑寒冬,不管台下是座无虚席还是寥寥数人,锣鼓点一响,演员们就准时登场。杭州前几日高温肆虐,舞台像扣了个蒸笼,可当伴奏音乐响起,陈洋的唱腔穿透闷热空气,清亮又有力道——台下观众摇着折扇的手慢了下来,目光全被台上的身段、唱腔勾住,连暑气都似被这股杭韵驱散了。
台上人唱到动情处,眼神亮得像有光;台下人听得入神时,跟着旋律轻轻点头。千百年来,戏曲的魅力大抵就藏在这里:一方戏台,两代人,唱的是岁月故事,传的是文化根脉,在一唱一和间,便让古老的腔调有了生生不息的模样。
台下
夏日午后,蝉鸣阵阵,黄龙演艺中心的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岳庙管理处黄龙演艺中心主任蔡婕正与一级导演倪东海探讨新编杭剧选段,桌上摊开的剧本页边已画满批注。
“这次想把《白蛇传》与《清风亭》的经典选段移植改编成杭剧,做一部能让年轻人眼前一亮的‘青春杭剧’。”蔡婕盘着利落的发髻,身着素色T恤,虽未着戏服,但一双眼眸却亮得惊人,那份花旦特有的灵动气韵,早已融入她的神态。“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年轻人爱戏曲了,这是好势头。我们得在杭剧里多藏些巧思,让本土戏‘活’起来、走出去。”
一部好戏的诞生,从不是单人独奏。导演抠细节、演员磨身段、编剧改台词,反复磨合与推翻重来是常态,唯有如此,才能让戏既保得住传统韵味,又接得住当下审美。就像前几年推出的新编杭剧《结发缘》,正是凭着这份“死磕”,收获了观众与市场的双重认可,成了杭剧“破圈”的一次漂亮尝试。
细读蔡婕的职业生涯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她身上所佩戴的,是戏曲界深耕细作者的荣耀勋章:她曾荣获浙江省第十八届电视牡丹奖的杰出女主角称号、在“新松计划”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中夺得银奖、以及在第十二届戏剧节中荣获优秀演员一等奖……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映照着她作为一名演员的执着初心与不懈坚守。如今,她更以“杭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蔡婕杭剧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的双重身份,肩负起了一份更加沉甸甸的责任——不仅要自己在舞台上绽放光彩,更要悉心培养后辈,将杭剧的薪火传承得更加久远,让这门传统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杭剧文化,我们的团队始终保持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精神:我们精心策划并开设了“大师讲堂”,将杭剧的科普知识带到学校与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我们还将戏台搬进街头巷尾,让那婉转悠扬的唱腔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宣传曲以及火炬传递现场,杭剧的身影无处不在——那些饱含深意的唱词,成为了向世界展示杭州魅力、讲述杭州故事的独特语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从宣卷说唱到非遗瑰宝:杭剧百年沧桑,在黄龙洞戏台续写新回响2025-09-11
- 从“宠粉”福利到万款文创,牛首山的“懂得”让热度从赛场延续到山间2025-09-11
- 上海大剧院迎27岁生日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推销员之死》开票即售罄2025-09-09
-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将于9月27日至10月3日迎来世界首演2025-09-09
- 2025年暑期档观影人次破3亿!已超去年全年,档期票房达112.44亿元2025-09-09
- “一车即片场”!豹款影视制作车融合5G与AI,突破传统模式获国际认可2025-09-09
- 黄山在杭州秋季推介发出全球邀约,发布“秋趣潮玩大赏”视频2025-09-09
- 屯溪区获评度假名区,新安山水与三大老街勾勒绝美文旅长卷2025-09-09
- “1平米书架”是缩影,安徽探索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公共文化空间新路2025-09-09
- 安徽推动公共文化空间从“阅读场”迈向“民生服务站”,赋能美好生活2025-09-09
- 成为“文化客厅”与“共享舞台”!安徽公共空间建设重塑城市文化脉搏2025-09-09
- 结合本土文化+借助AI科技!专家为二次元文旅长效发展开“药方”2025-09-09
- BW2025使上海周边酒店预订量涨5倍,二次元文旅“破壁”出圈2025-09-09
- 《浪浪山小妖怪》预测票房16.21亿将跻身动画影史前五2025-09-07
- 2025年8月总票房破50亿 《南京照相馆》以18.37亿领跑2025-09-07
- 《浪浪山小妖怪》密钥延期至10月1日 票房破12.65亿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冠军2025-09-07
- 黄山区太平猴魁茶园引入机械化采收与轨道运输 效率倍增成本大降2025-09-07
- 千岛湖月光岛婚登处打造极致浪漫,新人可带5名亲友共同见证2025-09-07
- 缙云千亩稻田绘就绚丽“大地艺术” 五彩稻谷吸引游客2025-09-07
- 崇明试点“光伏+储能”治理电网难题 台区变压器反向负载率下降近27%2025-09-07
- 最新文章
- 热点内容
-
- 上海人才公寓1周年如何实现从"
-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
- 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获得
- “绿色救生圈”防溺水志愿服务项
- 7万人次挤爆草莓音乐节!北京“
- 6.62亿用户的非遗新舞台:微短剧
- 悬疑类型“出海”加速度:中国电
- 电影节主会场变身"电影生态综合
- 从新加坡到欧洲:国交新乐季用交
- 顺风车体验升级:嘀嗒出行用"路
- 上海越剧院青春版《红楼梦》受邀
- 上海隐秘的“5元大牌面包”店探
- 历史建筑活化的三重境界:从故宫
- 从机关食堂到夏布小镇:重庆151
- 韩国演员李世荣和日本男演员坂口
- 电影《芭比》制片人及主演玛格特
- 藏在千亩花田的“宝藏”茶室火了
- 生态与发展双赢:黄山旅游铁路创
- 秦岚艾伦《成家》破题婚恋焦虑:
- 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稽灵山社区“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