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8月21日举办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及全链接大会中,披露了上海青浦区、江苏吴江区以及浙江嘉善县正共同致力于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的消息。

在同一天,来自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数据主管部门、相关省级部门、地市区以及企业代表,共计超过百人,齐聚上海。他们共同参加了2025年长三角数据专题合作组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旨在探讨如何将数据合作事项纳入我国“十五五”规划体系,并持续推动长三角地区数据一体化发展的进程。通过加强合作,各方共同努力,为长三角地区的数据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紧接着,在8月22日至24日举行的2025中国算力盛会中,揭晓了《2025综合算力指数》及其他关于算力行业发展的系列报告。这些报告揭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成功入围省级行政区综合算力指数的前十名。

作为我国数据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当前,长三角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与协同共享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资源,是继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生产要素”,也被人称作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而数据产业则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等业态,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新兴产业。

有人问,现下在长三角,这座“数据油矿”的产业“家底”有多少?

8月14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负责人透露,2024年,长三角数据产业规模占全国的22.6%,集聚数据企业超过10万家。产业规模占比全国约五分之一,企业数量占比全国四分之一,可见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数据产业最强劲的增长引擎。

在这组数据之前还有一个“前缀”——从区域来看,长三角形成了多层次、全链条的数据产业生态,资源共享、创新联动的集聚效应尤为突出。这表明,长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众多领域更多都呈现出“抱团作战”,一体化的成色显著提升。

更细致地看,能体现长三角实力的还有“综合算力水平”。

根据《2025综合算力指数》报告的详实分析,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在省级行政区综合算力指数的评比中,成绩斐然,稳居全国前十。具体来看,江苏位列第二,浙江排名第四,上海则位于第六。在综合算力的多个维度,包括算力、存储能力、运算能力、模型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浙苏沪三省的表现尤为突出,均成功跻身全国前十。在存储能力方面,江苏和上海的表现同样出色,名列全国前十。而在运算能力和模型能力方面,浙江、江苏、上海以及安徽四省共同占据全国前十的位置。此外,在环境分指数上,浙江和江苏的表现同样位于全国前十。显而易见,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下,沪苏浙皖四地已经合力打造出一个强大的“算力金三角”,为我国算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上海的数据交易市场到杭州的“中国数谷”,以及苏州的工业大数据专业园区……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已基本构建起涵盖“数据收集—储存—交易—应用—安全保障”的全面产业链条。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