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最近,位于宿松县的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第六农业分场上空,一架装载着混合药液的农业无人机顺利升空,沿着既定航线平稳前进,仅用5分钟便高效完成了15亩稻田的农药喷洒任务。

目前,正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安徽农垦,众多农场积极响应,借助农机专家的“巡诊”服务,为水稻和大豆田地量身定制了科学的管理“处方”。农场们广泛运用高效智能的大型植保机和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实施“一喷多促”的先进技术措施,以此强化对水稻、大豆等在地作物的精细化管理。这些举措旨在有效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确保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在位于寿县的安徽农垦寿西湖农场水稻产区,植保机将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均匀洒向稻田,增强植株抗逆性;在农场的大豆种植区,农技人员指导科学混合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复配杀菌剂和杀虫剂,力争“保荚、增粒重、促早熟”。

记者从安徽农垦获悉,今年垦区在地水稻25万多亩、大豆6万多亩、玉米3.6万亩。截至目前,垦区已开展第一遍“一喷多促”,在地作物长势良好。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安徽省各地正加强科学田管,切实抓好全省秋粮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保障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夯实秋粮稳产基础。

有收无收看天气,多收少收看植保。安徽省自然条件兼具南北之长,不同粮食作物均有较大规模种植,作物种类多、生长周期跨度长、栽培模式多样,导致病虫害防控工作复杂且繁重,“虫口夺粮”任务艰巨。植保工作需下更大功夫,科学施策、精准发力。

为提升病虫害防控实效,近期安徽省植保系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培训。8月12日,省植保总站在芜湖市举办了沿江及皖南地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田间培训。当天,在芜湖市繁昌区平铺数字农田示范基地的田埂上,农技专家结合田间不同防治方法的实际情况,实地向来自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等地的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演示病虫害的识别方法、绿色防控的操作技巧等。

紧接着,8月15日,省植保总站在滁州市凤阳县举办了江淮地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田间培训;8月22日,在宿州市举办皖北地区玉米、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田间培训。

短短十天内,三场区域分明、作物有别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接连举办,体现了安徽省对秋粮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快速行动能力。这一系列培训不仅强化了技术推广的区域适配性和作物针对性,更通过实景实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种植主体的实操能力,为推进粮油单产提升、实现“虫口夺粮”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与以往将现场观摩和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不同,今年的省级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采取了从南至北按区域和作物划分、田间实地培训的形式。这种“小班化教学”模式在直观性和操作性上更具优势,同时也使得参与培训的人员覆盖范围更广。

种植大户在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实践的先锋,更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示范力量。今年,我们在培训活动中特意邀请了当地的种植大户参与,以创新的方式打破常规,采取“以大户带大户”的模式,让这些成功的种植大户亲自分享他们在病虫害防控方面的宝贵经验。这种“现身说法”的交流方式,不仅让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吸收知识,还能在互动中加深理解和交流,使得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省植保总站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的培训更加注重绿色防控技术的展示与推广。我们不仅邀请了专家讲解生物农药防控技术的关键要点,还安排了绿色防控设备的实操演示。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和经验分享,我们旨在不断提升植保人员的专业技术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