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在午后宁静的华夏文化园中,微短剧《捻衣香》的导演陈诺正坐在竖式屏幕前,细致地检查着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同时对照着剧本进行核对。陈诺以往主要致力于传统电影制作,而这次是他首次尝试涉足微短剧的创作领域。

陈诺曾以为不观看微短剧是一种体现专业素养的“骄傲”,但如今他却感到有些尴尬。他幽默地表示,鉴于短剧的流行趋势,自己未曾涉猎过这一领域,似乎显得与行业潮流有所脱节。

近段时间,影视界经历着波动,而短剧的快速崛起不仅给从业者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掀起了行业的新潮流。

竖屏短视频的制作者门槛相对较低,创作空间广阔,吸引了众多创作者投身于微短剧的创作之中。他们在题材选择和拍摄技巧上勇于尝试,展现出了多样化的创新风格,犹如百花争艳般绚丽多彩。

“影视创作,创新是关键。即便短剧领域不可避免出现跟风复制爆款题材的情况,但也要竭力在同类型中寻求新意与突破。在试错成本较低的短剧创作中,允许大家展开大胆尝试。”陈诺说。

他认为,尽管眼下微短剧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影视市场,但长远来看,利大于弊。“长剧可以借鉴短剧的快节奏,减少冗余铺垫,短剧也可以向长剧学习叙事逻辑和制作精良度,演员间的壁垒也可能会被打破。”

在陈诺看来,未来,电影、长剧、短剧的界限可能逐渐模糊,趋向互补共生,给行业带来良性发展态势。此次跨界,正是他对三者精华融合的尝试。“像每次的影视革新一样,市场最终会优胜劣汰。”他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

对于傅伟兵来说,微短剧的崛起不仅是一次题材创新的行业变革,更让不少影视公司重获生机。早些年由于行业低迷,傅伟兵一度两年无戏可拍。微短剧的爆发,让他和团队重新找到了立足之地。

“微短剧养活了我和我的团队。”傅伟兵感慨,如今,他的公司凭借为剧组选角、组建团队在横店站稳脚跟。在他眼中,微短剧为行业提供了更灵活、更具商业潜力的内容形态。

同时,微短剧的影响力已溢出影视行业。在之江容量科技有限公司里,主创团队正反复推敲7月19日开机的科幻现实题材微短剧《我在月球当包工头》,这部短剧首次以我国月背基地建设为背景,讲述一群基层建设者在月球上拼搏奋斗的动人故事,获得中国国家航天局大力支持。

如今,这种“微短剧+文旅”“微短剧+品牌”的“微短剧+”模式正成为微短剧发展新趋势。之江容量无限科技(浙江)董事兼副总经理张枝昶说, “微短剧+”是当前的工作重点,推出的“带你去个好地方”文旅主题微短剧品牌,已经和省内外25个县市区达成合作,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全省县域合作全覆盖。

该模式同样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在本年一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文件,旨在通过实施“微短剧+”项目计划,促进微短剧与各行各业的有效融合。

浙江省紧随其后,在3月份,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携手11个相关省级部门共同推出了“浙里微光·微短剧+”创作项目。该计划推行了“随微短剧行旅”等8项创作举措,旨在提升微短剧的内容质量,并为各行各业注入活力。

2025-08-06 08:08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