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浦东新区图书馆以及复旦经世书局等单位的内部绿地和停车场,这些原本“隐秘”于单位内部的绿色空间和场所,经过精心改造和升级,如今已向广大市民敞开怀抱。据市绿化部门最新消息,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范围内已有162个单位附属绿地对外开放,其中47个绿地被改造成温馨的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和活动场所。

在上海这样土地资源稀缺且价值高昂的城市,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建设绿化?将企业或单位内部的绿地对外开放,供市民共同享用,无疑是一项十分明智的做法。

2020年,本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开启。2022年,市规资局、市发改委、市绿化市容局等7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一个又一个曾经只有本单位职工可以逛的花园绿地,经改造后向市民开放。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雷士德花园”就是新增的开放绿地之一。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坐落于静安区北京西路上,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历史建筑雷士德医学院。这次改造不仅拆除了围墙,与市政人行道融合设计,还将雷士德医学院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从铺装、小品,到水景、座椅、植物配置尽显细节。这片绿地开放后,与去年开放的辞书出版社附属绿地以及静安雕塑公园串联成线,市民沿着北京西路散步,有了更多花园可以逛。

复旦大学经世书局内部一块区域焕然一新为花园,今年也向市民开放了。经世书局位于杨浦区国顺路上,此次附属绿地改造升级,将几乎废弃的停车场进行功能转变,改造成以阳光草坪、特色树阵为主题的共享绿地。整体色调以复旦红、复旦白、大学绿为主,以中央草坪为中心,打通空间隔阂,为场地赋能创造了更多元的活动空间。整个街区也重焕新生,书卷气裹挟着自然气息,到处生机勃勃。

此外,黄浦区中山南路沿街的金外滩国际广场附属绿地,以“橙黄交响曲”为改造设计理念,通过银杏、乌桕、朴树等橙黄色观叶植物,打造了一个“浮光花园”,还增设了以便民服务为主旨的市民驿站,搭配各种独具特色的休闲座椅与廊架,成为周边市民一处可休憩、可活动的绿色空间。

浦东图书馆、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浦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以及其相邻的锦绣文化公园,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改造,如拆除铁艺围栏等举措,成功实现了“四馆一园”的全面贯通和无界融合。这一变革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界限,更使得单位附属绿地从单一单位的开放模式,转变为片区式的开放格局,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

市绿化管理指导站最新动态:我国首部针对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地方性标准——《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技术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出台,为我国单位附属绿地的开放共享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它详细阐述了何为开放绿地、开放共享的具体要求,以及开放后绿地是否仍可由业主单位支配和使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标志着我国在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